天天热资讯!“隐形守护者”和他们的春天
原标题:“隐形守护者”和他们的春天
【资料图】
夜幕下,金山大道8号大楼灯火通明,资料翻阅、键盘敲击的声音漂浮于格子间。在李宇欣的讲述里,那一张张认真的脸,和灯火、和星辰一样亮眼。
这一幕发生在筹备BRCGS全球食品安全标准认证的前夕。作为冷饮质量管理部的一名质量体系专业经理,李宇欣和同事们度过了很多这样的时刻。“身为伊利人,我们可能都有相同的感受,对于品质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。”
伴随日复一日的专注对标和严控过程管理,142页的最新版国际食品安全操作要求早已化作每个质量人心中的标尺。今年3月8日,伊利集团获得英国标准协会(BSI)颁发的首张BRCGS全球食品安全标准(下文简称“BRCGS标准”)第9版认证证书。20多年来,BRCGS标准被国际公认为食品安全管理的风向标。
英国标准协会(BSI)官网公示
对李宇欣们来说,这无疑是春天里最激动人心的好消息了。这是继全球首家通过乳业最高标准“金标标准认证”之后,伊利再次率先完成当前全球食品安全标准的“最新”挑战。他们深知,一次次“率先”的背后,是一套始终与时俱进捕捉全球领先标准的质量体系在做支撑,是一批批伊利人对品质的坚守。
如果把镜头拉近,透过一扇扇窗,能够看到有这么一群人,他们穿梭于格子间、化验室、车间或是工厂更隐蔽的一环。他们都自称是没有故事的人,并未谈及宏大的命题,有的只是个体伴随伊利品质闪耀全球的成长体验,以及他们对做出好产品的渴望。
生产一线的“细节控”
生产一线,是守护品质至关重要的一环。入职4年,从一名中控员到TPM(全面生产运营管理)推进人员,再到如今负责车间前段生产线的工段长,张兴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。
他坦言刚工作时对生产工艺、质量标准没有概念,只是机械地去熟悉、去推进。随着对标准体系的学习和实施,生产专业知识滚雪球式地积累,他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生产过程执行者。
每天上班,他会按照产品质量要求把关每一个环节、每一道工序,确保各环节执行符合标准。仅以料液的微生物处理举例,执行的就是国家最严格的杀菌标准。
在这次BRCGS标准认证过程中,各个层级需要不断对标“标准”,发现不足,再根据评审人员的改善建议不断优化。以CIP(就地清洗)工作为例,以前生产人员只需要监控清洗目标整体的开始时间、结束时间,现在根据BRCGS标准更严格的要求,增加了对各个重要步骤开始时间、结束时间的记录,清洗工作越发精细化。
张兴伟笑称自己是在细节中“抠”细节。哪怕是生产车间的一支笔,也有明确要求。“要使用不容易拆卸的一体式笔,避免因为笔破损或松动,小零件落到产品中的风险。”
让他感触最深的,是伊利核心价值观中的“尊重”。公司文化氛围让他一直处于思考和充电状态。工作之余,他会读刘慈欣的《三体》、冯唐的《金线》,也抽时间“啃”安全管理、项目管理等专业书籍。“前辈们以老带新,将品质文化的精神薪火相传,我在岗位上也坚持尊重标准、尊重职责、尊重品质。”
把全部流程“刻”进脑海
当张兴伟在金川工厂“抠”细节的时候,8公里外的金海工厂中控室内,入职10年的王磊正通过查看生产曲线、过程记录,判断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点是否符合标准。
作为一名生产经理,王磊直言每天迈进工厂大门,一幅工作流程节奏图就自动在他脑海展开,“几点配料,几点生产,几点结束,生产运行节奏一直在脑子中。”如果哪块出现异常了,他要快速分析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,并立马共享到“质量稽核群”“生产计划群”“安全集合群”等30多个群,实时监控整体过程。
在王磊看来,“严慎细实”作风必须落实到每个环节。以小料称量工序为例,每一批产品对应的小料,要分品项、分品牌、分批次去做标识管理,称量多少克必须精准到小数点后5位。就好比“盛饭”,如果有5种小料,就需要5个“盆”或“碗”,每一种专门对应,不能混用。
这只是王磊和同事们经历过无数次的一个小切面。面对门目繁多的操作标准,他们每天都要去做复核、做验证。
近几年,王磊一直参与粉体改善项目,核心目标是把产品做到最完美状态。由于产品配方的差异性导致粉体特性各有不同,为了使产品更贴合消费者,他连同研发、生产、设备、质量、检验等部门相关人员,经过配方升级、设备改造、生产参数优化等调整,几个月后,产品最终达到理想状态。王磊说,“目前,这个项目还在继续,并且每季度进行消费者测评活动取长避短。持续改善,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。”
10年间,王磊见证了伊利从全球八强到五强,再到突破千亿营收,奠定一超多强乳业新格局;也见证了伊利从获得“全国质量标杆奖”到全球首家通过“BRCGS标准认证”,再到斩获“亚洲质量卓越奖”,引领行业突破品质管理新高度。
数据“强迫症”,零误差才能睡个好觉
在伊利,还有很多个王磊坚守在“品质的麦田”。譬如金山工厂检验主管任晓鑫,就与数据“作战”了12年。“每天过我手的数据有400到500批,我不允许数据出现任何误差。”
那段在化验室每天和瓶瓶罐罐打交道的时光,早被任晓鑫打下“枯燥”的标签,如今回望,她有了新感悟:只有耐得住这些枯燥与繁琐,才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品质把关人。
很少有人知道,一份好酸奶从生产到上市需要经过多少重考验?原奶收购、原辅材料采购、配料、半成品、罐装、出厂……到了任晓鑫这一环,还要审核产品营养素等检测数据,这一关非常重要,必须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度。
面对一长串数据,任晓鑫自称有强迫症。“我们可能都比较轴,真的只认标准,哪怕跟领导或家人聊天也是这样,如果说标准是1.5,那1.51就不行……必须零误差,晚上才能睡个好觉。”
2022年,任晓鑫所在部门开始推动做源头管理等工作,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将一些检测工作前移至生产端,让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自行检测一些项目。任晓鑫除了每天负责给生产人员培训外,还要开展心理疏导。任晓鑫感慨,“每一份产品背后,都承载着一群质量人的善意、勇气和用心。”
美好的17年,从追赶者蜕变成推动者
谈及“品质”,入职伊利17年的李宇欣也回忆起深受震撼的一幕——那是她第一次走进工厂车间,看到一条鲜红色横幅,大写着六个字:质量就是生命。
加入伊利至今,李宇欣见证了工厂的智能化、数字化变革,生产线和包装线全面升级,也参与了多个国内外权威标准认证项目。这些年,李宇欣从负责原辅料、中产品、成品指标的检验、化验,到承接质量管理体系推进工作,她对“伊利即品质”的认知也更加深刻。
“我们有一套非常明确的品质文化,每个人都为了品质精益求精。”李宇欣讲述了一个小故事:2021年,在一次工厂车间巡查过程中,有位同事为了排除凝冻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,他把工人刚清洗安装好的凝冻机又重新拆开,经过3个多小时的忙碌检查,找到了凝冻机存在的微小设计缺陷。为此,公司后来还建立了设备隐患地图,并在新引入设备时倒逼厂家从设计上改善。
谈及此次BRCGS标准认证,李宇欣道出她最直观的感受:BRCGS标准的优势在于对实操有详细具体的规定,更接地气,对工厂的推进实施指导性很强。以入车间洗手消毒环节为例,BRCGS标准提出要有清晰的洗手消毒标识,要设置免手操作的水龙头,要使用流动水等明确规定。
事实上,李宇欣在成为BRCGS标准认证的“推动者”之前,早已是“金标标准体系”的实践者,该体系被业界赞誉为乳业认证标准中的“最高学历”。在李宇欣目之所及之处,伊利人始终以开放姿态对标全球领先标准,并动态更新补充到“金标标准体系”中。他们坚持“伊利即品质”,视品质如生命,以全球领先标准锻造高品质产品,让世界共享健康。
万家灯火,窗里窗外,演绎着多彩故事。4年、10年、12年、17年……分别对应着张兴伟、王磊、任晓鑫、李宇欣等人的入职年头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时间酝酿了质量,也增长了伊利人的底气。
曾有人问王磊:为什么一做就是10年?他的回答云淡风轻:从自己手中打造出源源不断的高品质产品,这是一种渴望,也是一种简单的快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