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0万年轻人与6500座寺庙“再续钱缘”,背后的真相意想不到!_每日看点
据网易消息,携程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%,预订寺庙景区门票人群中90后、00后占比接近50%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作为一种包裹着“国潮(各种形式的文创)+心理暗示(治愈)”的网红打卡、行为艺术性质的“类型旅游模式”,有一定可持续的“群众基础”——
教育部网站消息,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1291万人,比去年增加98万人,再创历史新高。
与此同时,考研人数持续攀升:21年377万人,22年457万人,23年474万,再创新高;
另一方面,2023年4月24岁之下的青年失业率首超20%,创2018年以来新高。
这折射出竞争压力的激烈,也为90后、00后的“出游潮”提供了可持续的基础:不管是否真“佛系”、真的去寻求“心理治愈”,现实的“延迟就业”,给了他们寻求另一种生活/消费体验的可能。
而从供给侧看,中国佛教协会数据显示,截至2020年底,中国现存的32600座寺庙中,有20%以上的寺庙被商业化,超过6500座。
从创收能力看,中国经营报2016年报道显示,少林寺每年门票收入达3亿;还有统计显示,其旅游收入一度占当地财政收入的1/3;普陀山旅游的招股书披露其2017年仅香品销售就有3200万元左右;
而不少“寺庙景点”为了迎合年轻人的需求,在基础设施、文创产品上进行创新——
寺庙禅修:通过做义工的形式在寺庙景点小住几日,满足全身心沉浸式体验的需求;
文创产品:如灵隐寺十八籽、雍和宫手串、白塔寺的冰箱贴,鸡鸣寺樱花雪糕、慈杯咖啡等等;
科技新基建:一些寺庙景点尝试通过端云协同、数字孪生、AI多模驱动以及XR、VR等技术手段,提供更加多元的沉浸式体验。
具体到投资市场,未来少数特定消费群体(所谓“治愈系”)或继续“沉淀”在寺庙景点深度体验,而更多的“特种兵”则很可能辗转其他“更新颖”的景点去打卡,营造新国潮。
背景板虽然不一定是“寺庙景点”,但肯定是“小众文旅新领域”,给旅游业创造更多“细分市场”,给股市提供新炒作题材。